中国式现代化:新质生产力如何“因地制宜”?

元描述: 深入解读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部署,探讨“因地制宜”的含义和实践路径,分析耐心资本的培育方式,以及新能源产业如何应对外部挑战。

引言:

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中,明确提出要“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”,并强调要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。新质生产力是当前和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,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动力。然而,发展新质生产力绝非易事,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来保障,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全面深化改革,构建更能适应或更好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。

H2: 因地制宜,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之道

什么是“因地制宜”?

“因地制宜”并非仅仅局限于地理概念上的“地”,而是要从更广义的范畴去理解,主要包括三个方面:

  • 地域角度: 各个地方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、产业基础、科研条件等因素,选择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攻方向、实现路径以及主要发力点。例如,沿海地区可以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、数字经济等,而内陆地区则可以发挥资源优势,发展新能源、新材料等。
  • 技术路线角度: 不同技术路线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发展阶段。要根据不同技术路线的特点,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,使不同的技术路线都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并行发展,并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,最终筛选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路线和由其催生的新质生产力。
  • 产业类型角度: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统筹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、新兴产业发展壮大、未来产业有序布局。不同类型产业的发展阶段不一样,所对应的技术特点、发展要求也不一样。对于传统产业,要注重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改造升级,推动其焕发新活力;对于新兴产业,要通过新的技术开辟新领域、新赛道,加快其发展壮大;对于未来产业,要选准方向、前瞻布局,通过超前投入,特别是鼓励耐心资本进行投早、投小、投长期、投硬科技,持续培育,让未来产业能够尽快发芽成长为新兴产业。

H2: 政策、资本如何为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?

企业:科技创新的主体

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,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如果说科学家是实现“从0到1”的发现突破,企业就是实现“从1到100”的拓展应用。

如何真正从制度上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?

  • 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加国家科技攻关项目,完善由企业主导构建的产学研联合体运行机制,促进产业链链主企业加强上中下游联动创新。
  • 保障企业在创新决策中的自主地位,让企业对科研项目有自主决策权。
  • 为企业吸引优秀人才提供便利的环境,破除科研人员从高校、科研院所流向企业的各种制度障碍和隐形壁垒。

耐心资本:产业发展的关键

耐心资本能够满足产业发展的周期性需要,尤其是那些需要长期持有并获得稳定回报的产业资本,它们会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,从中获得稳定、长期、可持续的回报。此外,耐心资本会对企业发展给予技术、服务等相关支持,因为这类资本已经与企业发展形成利益共同体。

如何培育发展耐心资本?

  • 支持各类产业基金,特别是政府发起的产业发展基金或引导基金,发展成为耐心资本。
  • 鼓励发展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。
  • 推动银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,推出更符合产业发展的一些中长期贷款。
  • 鼓励国企央企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,做更长远的中长期投资,特别是投向原始创新领域。

H2: 各地布局新质生产力:如何避免重复竞争?

避免内卷式恶性竞争,确保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

目前各地在布局发展新兴产业过程中,确实存在同质化现象。如何避免?

  • 国家层面要有统筹,定期发布一些新兴产业的信息,以便各地方、各企业在决策时作为参考。
  • 加强监管,防止地方政府开展内卷式恶性竞争,防止各种违规招商引资,通过过度的优惠让利支持产业过度扩张。
  • 引导各地不要追求“大而全”,不要追求全产业链,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聚焦于某一个产业的细分领域、产业链的某个环节。

H2: 新能源产业:机遇与挑战并存

新能源产业:全球发展的大方向

新能源产业是符合全球发展的大方向的,它能解决能源革命、能源转型、能源安全等问题,同时也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所必须的。中国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有竞争优势,经过这些年的发展,中国新能源产业具有综合竞争优势,包括产业链完整、高性价比等。

外部挑战:如何应对?

当前中国新能源产业确实面临一些外部挑战,比如部分国家对中国产新能源车加征关税等。

应对措施:

  • 继续保持产品竞争力,通过谈判、协商,形成共生共赢的分工合作发展格局。
  • 企业根据发展需要,选择在适合的国家和地区布局,走出去投资建厂,在把关键核心环节留在国内的基础上让产业链部分环节走出去。
  • 进一步优化工艺流程、改进生产技术、加强管理,进一步降低成本等,以实现更高质量、更可持续的发展。

H2: 常见问题解答

Q1: 中国当前产业结构升级大体处于何种阶段?

**A1: ** 中国当前产业结构处于服务业占主导的“三二一”型发展阶段,但是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相较发达国家还比较低。

Q2: 如何从体制机制上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保障?

A2: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制度创新来支撑,即通过进一步的全面深化改革,来构建更能适应或更好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。

Q3: 应该从哪些维度培育发展耐心资本?

A3: 应该支持各类产业基金、积极鼓励发展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、推动银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、鼓励国企央企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。

Q4: 各地布局新质生产力时如何避免重复竞争?

A4: 国家层面要有统筹、加强监管、引导各地聚焦于某一个产业的细分领域、产业链的某个环节。

Q5: 在面临一些外部挑战情况下,中国新能源产业未来发展态势如何?

A5: 中国新能源产业是符合全球发展的大方向的,具有综合竞争优势。要通过谈判、协商,形成共生共赢的分工合作发展格局,并进一步优化工艺流程、改进生产技术、加强管理,以实现更高质量、更可持续的发展。

Q6: 如何理解“因地制宜”的发展方法论?

A6: “因地制宜”要从更广义的范畴去理解:地域角度、技术路线角度、产业类型角度。

H2: 结论

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,需要政府、企业、资本等各方力量共同努力。通过进一步的全面深化改革,构建更能适应或更好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,才能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。同时,也要积极应对外部挑战,抓住机遇,推动中国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壮大,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。